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

出發前夕:我們即將到的地方——兩個成員的心情

#成員心得


出發前夕/蕭煒馨


在Dortmund住了快五年,這是第一次從這個城市的機場起飛。這次的目的地依然是那個每次反核社運都會提到的地名:車諾比。

唸了社會系後,反而越來越少輕易講出自己對於各種社會議題的想法和意見,只因為這些現象再也無法簡單的以線性思考而推導出來。

我是各種社會運動的粉絲,因為Dirk Baecker說:當有人開始否定,文化才開始奠基

但是當反核變成一種潮,當每間咖啡店都掛上我們不要當下一個福島的旗幟,我真的真的非常好奇,大家為什麼這麼恐懼核能。每一次的反核社運,都使用著這種恐懼論述,而且每次都非常成功。對於一個系統論者來說,這種太過規律的結果實在是太讓人好奇了。

我跟德國人聊過核能,其實他們跟我們的想法並沒有相距太遠。想想歷史上的每一次,只要一有新東西出現,大家覺得無法控制,就開始排斥。這絕對是我所樂見,因為至少大家願意表態。

但是,我也很想知道,如果我們的選擇是怎麼和新東西共處,又會走向哪裡?也許第二次去車諾比,我可以寫出一點什麼,可以找到怎麼說明的方式吧!先來看看我們的粉絲頁吧!




出發前夕/熊五六


—我要去車諾比!—

下飛機到了基輔,心情既緊張又興奮。

「車諾比」一直是教科書上的一個名字,偶爾被提起,在提醒核能的危險之際、在警示人類歷史之刻,出現在教科書的文字之中,告訴我們有這件事情。

我不是相關科系的,車諾比的一切對我而已都很陌生,核能議題更是由遙遠的學術詞彙組成。但我非常想要親眼看看車諾比,在我的想像中,那裏似乎充滿了毀滅的荒蕪感——而這份切實的荒蕪又參雜著不屬於人類的盎然生機。

它代表人類的一次小型自我毀滅,卻又象徵著毀滅後的璀璨重生。

到底新生的車諾比,是以如何的姿態蓬勃地從毀滅之中站起呢?我想見識這樣的車諾比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